2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穩定——穩,依然是今年樓市主基調
2月份,樓市價格漲幅十分穩定,沒有出現過快上漲跡象,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平穩態勢。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依然是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仍將是主要內容——
最近一段時間,售樓處排起長隊、高價豪宅被一掃而空、房企再次開啟“搶地”模式等消息不絕于耳,房地產市場又要變了?其實,上述情況只是個案。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穩定。與此同時,全國兩會也為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向定下了主基調——穩,依然是最重要的目標。
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2月份各地堅持因城施策,不斷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7%,漲幅連續三個月相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與上月相同。
“2月份,一線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二手住宅環比下降。”劉建偉說。
此外,從同比來看,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1%,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2.0%和8.2%,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4個和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1.1%和8.3%,漲幅均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專家表示,盡管部分城市的樓市價格有所上漲,但漲幅十分穩定,沒有出現過快上漲跡象,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重視市場供需的雙向調節
盡管個別城市個別樓盤出現被熱捧的情況,但這多與開發商開展促銷活動有關。專家表示,在熱鬧的背后,部分房地產重要指標數據已經表現出下行趨勢。數據顯示,1月份至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41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房屋新開工面積18814萬平方米,增速回落11.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5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4.1%;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0.57,比2018年12月份回落1.27點。
對于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6%這一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1月份至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略有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春節因素,對購房行為帶來影響;二是房地產市場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購房行為更加理性。隨著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各地將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勢頭得到鞏固。
“不過,我們既不愿意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愿意看到樓市一蹶不振,毫無生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表示,由于各地房地產市場差異較大,各地在實施一城一策時,應更加重視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節,努力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防止借支持剛需之名放松調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今年要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一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二是堅持完善住房的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三是堅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要不斷完善市場監測預警和考核評價機制,特別是要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四是堅持調結構、轉方式,特別是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重點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同時,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可以說,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依然是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仍然是主要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城市的首套房利率、首套房首付比例出現了明顯變動。專家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防風險工作至關重要,要謹防借支持剛需之名放松調控,致使新的投機性需求進入樓市。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表示,下一階段房地產金融政策總的方針不會改變。他還表示,近年來居民家庭的杠桿率上升速度較快,這部分杠桿多涉及個人住房貸款,可能與居民買房、炒房有關。因此,要穩住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政府部門要控制好隱性債務的增量、化解存量。(記者 亢舒)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