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一詞熱度持續升級,被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之首。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領頭羊,徐工在向 “新”而行的賽道上當仁不讓,以核心技術研發突破高端裝備制造,為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活水。當徐工遇上 “新質生產力”,到底會有怎樣的火花?
打造世界頂尖裝備,創造世界之最,XGT55000-800S超大型自行走式核電重塔就是 “徐工機械天團”的一員猛將,正在徐工智能制造基地高質量生產中,即將整裝調試,榮耀出世,創造嶄新的全球最大塔機紀錄。
XGT55000-800S可全面承擔華龍一號等核電機型穹頂、模塊等主要大型構件的吊裝任務,對提高核電建設的安全性、經濟性具有重大意義。據悉,“華龍一號”技術具有我國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是未來核電發展的主力機型。
全球最大塔機即將誕生,作為 “孕育”全球最大塔機的 “搖籃”--徐工集團,在守正創新中持續探索,不斷向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珠峰進軍。
攀高逐新 超大塔大跨步向前
徐工集團八十一載發展淬煉,從1957年第一臺6噸塔式起重機試制成功,到2023年超大噸位核電重塔設計方案圓滿完成評審,形成了覆蓋600噸米到55000噸米的全系列超大型塔式起重機。
中長期看,吊裝行業技術發展是一場大型化、模塊化吊裝的比拼,徐工精準布局超大塔賽道,迎來大塔的 “爆發期”,7300、8300、15000、22000和55000噸米設備相繼研發,近百臺技術領先的超大塔產品奔赴全球,搶占市場先機,超大塔市占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身為建橋利器的7300噸米、8300噸米超大型塔機奔赴建設雙嶼門特大橋和青龍門特大橋兩座世界級的跨海大橋;15000噸米的全球最大雙臂并聯組合、固定配重塔式起重機完成常泰長江大橋南主塔和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Z3主塔建設任務,刷新橋梁領域塔機高度新紀錄;最大起重量760噸的XGT22000-760S將參與廣州南沙萬龍大橋建設等等。
徐工人匠心研發、變革創新,堅定打造新質生產力。集團不斷突破技術 “天花板”,探索技術邊界,頂天立地挺起中國制造 “硬脊梁”,加速向產業技術高峰攀登,全球最大塔機XGT55000-800S的研發制造正是徐工向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珠峰進軍的一大跨步。
匠心如磐 打造為核電而生的“鋼鐵巨獸”
一直以來,在核電建設過程中,穹頂等大型結構件采用傳統履帶吊進行吊裝施工,面臨作業場地占用大、群塔作業干涉嚴重、作業效率低、行走移位對地面破壞大等諸多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批量化核電建設效率,突破模塊化施工瓶頸,深化推進核電工程模塊化建造,徐工與中核集團強強聯合,研發核電重塔。
XGT55000-800S核電重塔是一個重達8000噸的 “鋼鐵巨獸”,其額定起重力矩55000噸米、最大起重量800噸,獨立起升高度130米,可抗17級臺風,是全球最大、性能最強、綜合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塔式起重機。整機采用 “小腳巨人”、高安全設計理念,作業占地面積僅為同等履帶吊三分之一,高聳水平臂架不會干擾周邊任何設施設備,同時搭載創新研發的非能動安全系統,遇意外工況仍可確保整機安全,為核電施工提供了行業最高的安全保障。
核電重塔研發團隊在日以繼夜的奮戰中,突破了近20項世界級技術難題,攻克并成熟掌握10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突破形成8項行業首創重大技術創新與6項首次應用的全新結構。因涉及底層原理創新,必須充分驗證這些新技術的可行性、可靠性,研發團隊設計了多個核電重塔整機及關鍵功能模塊的試驗模型,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試驗達100余項,實現從技術原理可行到功能可靠的全面驗證。
XGT55000-800S可有效解決核電廠土地集約化、施工場地受限,克服與群塔干涉嚴重、移位時間長等方面的不足,具有干涉性小、適應性強特點。核電重塔可輕松在該場地條件下實現800噸大模塊吊裝,有效減少模塊數量與高風險吊裝次數,降低現場焊接施工工作量,減少土建與安裝施工的交叉作業,大幅提升核電吊裝的安全性。
研發人員表示,“這是行業內首次成功攻克八履帶行走技術,XGT55000-800S無需拆解任何部件即可直接行走,在兩個核島之間的轉場僅需半天,效率是傳統履帶吊10倍以上;配備的八驅動回轉系統,滿載回轉一周僅5分鐘,效率是傳統履帶吊30倍以上?!贝送?,核電重塔還配置了快速副鉤,起升100米僅1分鐘,是傳統履帶吊無法達到的。這每一項措施都帶來了十倍以上的效率提升,進一步實現核電施工高效作業,引領世界吊裝行業產品革新的步伐。
全球最大塔機--XGT55000-800S研發過程中展現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精神,從突破世界級技術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再到實現行業首創的重大技術創新,超大塔大跨步向前的背后,是當下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讓世界看到中國機械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幕已經拉開,向高端邁進的創新洪流正在匯聚。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徐工主動出擊、奮力搏擊,以國之重器的創新突破,打造新質生產力,驅動新型工業化,做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先鋒軍,見證工程機械新時代的來臨。(孫鵬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